《 兒童宗教教育 講義 》Christian Child Education > 사역중국어 중국복음선교회

본문 바로가기

사역중국어

사역중국어 HOME


《 兒童宗教教育 講義 》Christian Child Education

페이지 정보

작성자 중국복음선교회 댓글 0건 조회 266회 작성일 23-05-15 11:53

본문

글작성자
 관리자icon_home.gif 2017-04-20 16:04:30 | 조회 : 280
제      목 《 兒童宗教教育 講義 》
t.gif

兒童宗教教育講義
Christian Child Education
林老師 編寫

2001年
© 2001年 版權歸作者所有
兒童宗教教育講義

講師:林老師編寫
學分:3

一.         兒童宗教教育
(一)        定義
(二)        需要與價值
(三)        目標與進程
(四)        聖經基礎

二.         成長與需要
(一)        兒童與少年的心理發展理論與信仰的培育
(二)        各年齡成長的特徵

三.         管教與溝通
(一)        管教的原則
(二)        溝通的原則

四.         主日學
(一)        重要性與宗旨
(二)        行政組織
(三)        教師的資格與責任
(四)        師資的招募與訓練
(五)        創意教學與教材
(六)        課程介紹
(七)        兒童與少年主日學學習的目標

五.         兒童崇拜
(一)        崇拜的教導
(二)        禱告的教導
(三)        奉獻的教導
(四)        安排崇拜之參考

六.  兒童佈道
(一)        聖經基礎
(二)        注意事項
(三)        佈道的原則
(四)        佈道步驟


功課和作業:
一.        觀察報告一篇。(根據課程後頁填寫告,連同考卷一起交上)(40%)
二.        考試。(60%)

參考書目:(學生不必購買,講義足夠完成考試和作業)
1.         鄧敏。                                《基督教兒童教育》。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88。
2.         梅仇笑紅、吳蘭玉。        《成長中的孩子》。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97。
3.         吳蘭玉。                        《教學錦囊》。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96。
4.         吳梓明。                        《邁向90年代的基督教宗教教育》。香港:華人基督教宗教教育促進會,1990。
5.         吳蘭玉。                        《教學七七律》。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96。
6.         金培文。                        《如何帶領兒童背誦聖經》。台北:中國主日學協會,1998。
7.         陳婉儀。                        《更美的主日學》。香港:宣道出版社,1991。
8.         貝蒂.司徒柏。                《聖經實物教材》。台北:中國主日學協會,1979。
9.         史密夫。                        《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香港:天道書樓,1999。


序 言

西方有句諺語說:「搖動搖籃的手統治世界。」孩子是未來世界的主人,我們要好好的培育他們成材。聖經中有話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廿二6)。教導兒童,讓他們成為敬畏神的子民,這是神的旨意,也是教會和父母的責任。
《兒童宗教教育》的宗旨就是指著神的心意,把兒童引到神的面前,讓他們從小認識主,接受救恩,並接受聖經真理的教導,好使他們的生活行為能見證榮耀神,成為未來社會的明燈,叫人因著他們的生命而歸向神。
《兒童宗教教育》的目的是幫助教會如何推行兒童宗教教育和設立兒童主日學。本講義的對象主要是三至十七歲的兒童和少年人。而內容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兒童宗教教育」,這部分主要是讓我們概括地了解何謂兒童宗教教育。第二部分是「成長與需要」,這部分會探討兒童及少年人在身、心、靈上成長情況和需要,讓教師能明白他們的需要作出適切的教導。第三部分是「管教與溝通」,我們會討論一些有關管教兒童和與兒童溝通的原則,盼望能幫助教師有更良好的教學果效。第四部分是「主日學」,當中包括了主日學的宗旨、行政組織、教師的職責、教學教材和課程介紹等,希望藉此提供一些參考,讓教會能組織成立本色化的主日學。第五部分是「兒童崇拜」,當中提供了一些兒童崇拜的建議,讓教會參考,以設立適合自己教會的兒童崇拜。最後第六個部分是「兒童佈道」,這部分會討論怎樣向兒童作佈道,以供教師參考,讓教師更有效的領兒童歸主。
盼望中國教會及信徒能重視兒童宗教教育,努力培育他們成為屬靈的人。也盼望這講義對各教會有幫助。


一.        兒童宗教教育

(一) 定義1
在談「兒童宗教教育」前,先讓我們談談何謂「基督教宗教教育」。所謂「基督教宗教教育」,就是「藉著神在基督裡的能力去改變人生命的一種教育。」基督教教育,不單是一套神學教義或道德規範,更重要的是讓神透過聖經的教導,在我們的生命中不斷工作,好使我們成為一個新造的人。所以基督教教育是一種改變生命的教育。是故,「兒童宗教教育」的定義,就是「藉著神在基督裡的能力去改變兒童生命的一種教育。」意思就是透過宗教教育,讓兒童的生命不斷成長和改變,成為基督的樣式。
教會必須持守這定義來實踐兒童宗教教育,首先,教會要建立兒童的道德觀和人格,教導兒童如何在生活中活出聖經的道德觀與價值觀,為兒童成為一個完美品格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也要建立兒童的社會性習慣與態度,意思以一些正面的事物或榜樣來教導兒童,例如是父母、教師、其他的人甚至是電視節目、時事新般,來讓兒童學習一些良好的思想和榜樣,讓宗教教育與生活結合,幫助兒童過著實踐信仰的生活,而不單是宗教教育教條的傳遞。這樣,就能夠落實兒童宗教教育的定義了。
(二) 需要及價值

需要2
兒童宗教教育的需要是無可置疑的。首先,兒童需要別人幫助他們在靈性上成長。宗教環境的薰陶對兒童是相當重要的,兒童如果從小就在基督教的環境中成長和受教育,那麼,神和神的話語就能在他們的生命中開花結果,讓他們成為一個敬畏神的人。所以,從兒童的幼年開始,教會及父母就應教導他們關於聖經的道德觀,讓他們的靈性得到美好的發展和培育。因此,我們需要及早把兒童帶進教會的主日學裡,因為聖經真理的教導,可以幫助兒童建立一個健全的人生觀與品格,使他們一生受用。所以,我們必需為兒童提供良好的宗教教育環境,使他們從小就愛慕真理,到老也不偏離。
其次,兒童需要及早建立價值觀的基礎。俗語說「三歲見大,七歲見老。」意思是一個人在兒童時期,所接受的一切已奠定他一生的型態。兒童的生活,可作為他們將來的模型。兒童早期的生命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所以要為他們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一般來說,學齡前五年的兒童,是最重要的時期,無論是生理的發展、人格的發展、心理的發展和學習的發展等,基本上都在這幾年形成。哲學家羅素說:「兒童的品性六歲前,差不多已形成了。」精神學家則認為,童年的一切經歷會決定他的人格發展,所以當一個人出現任何問題時,輔導者就會追索他童年的遭遇。而行為學家則強調環境對兒童的影響。瓦特生曾說:「給我十二個健康的兒童,讓我按自己的願望把他們培養,我保證可以把他們定型為:醫生、律師、藝術家、商人、領袖,甚至是乞丐和小偷,不拘他們祖先的天才、嗜好、脾氣、能力、職業和種族如何。」另外,英國的哲學家洛克也說明童年教育的重要性。洛克認為,兒童的心理如一張白紙,等待成人填寫,所有的知識都是從經驗而來。可見,兒童期的發展對一個人真的有不可思議的影響,所以,我們要為兒童提供良好的宗教教育,好讓他們擁有美好的一生。

價值3
兒童宗教教育的需要與價值是息息相關的。它的需要也是它的價值所在。剛才我們講了兒童所受的影響是延至終身的,因而,愈早給兒童接受宗教教育,就能愈早讓兒童建立一個健全的人生,無論在身、心靈各方面都得著健康的成長。

   除了上述所說的之外,還有兩方面的價值,是值得我們努力推行兒童宗教教育的:

1. 個人的靈命方面

一生年日為主用:
相對成人來說,兒童的心田是非常單純的,很容易相信和接受神,因而,如果兒童相信了神,神就會在他們的生命中作工,叫他們一生跟隨神,成為主忠心的僕人。很多神的僕人都是從小或在少年時信主的,就如提摩太,他自少從外祖母和母親那裡受到良好的宗教教育(提後一5),因而他長大後成為神所重用的傳道人。我們也當以此自勉,忠心教導兒童,相信將來有更多的提摩太出來,成為主忠心的僕人。

背誦聖經一生受用:
因為兒童的記憶力好,思想單純,所以是教導他們背誦聖經和培育他們良好品格的好時機。經驗告訴我們,自小背誦聖經的兒童,很多長大後還記得所背誦的經文內容,因而聖經對他們產生很大的作用,在他們人生重要關頭時,神的話語往往成為他們隨時的幫助。此外,很多自小在教會長大,接受教導的兒童,長大後的品格一般也會比較良善,可見聖經的話語已在他們的生命中根深蒂固的影響著他們,讓他們的處事為人、信心和愛心都有美好的見證。這是其中一個很寶貴的價值。

可作福音的使者:
因著兒童單純的信心,當他們接受福音後,就會樂意遵行主的旨意。因而,他們會很積極的帶領家人和朋友信主,成為福音的好使者。因此,我們不要輕看兒童,他們可能是最熱心傳福音和帶領最多人信主的人呢!

2. 教會的增長方面

教會自然增長的方法:
所謂自然增長就是指信徒藉著正常的生育使教會的人數增長。每一個信徒的家庭,除了要向其他的人傳福音之外,他們還有一個無可推卸的責任,就是帶領自己的兒女歸主,並讓子女接受宗教教育,使他們從小認識主,成為主的門徒,讓教會無論在量與質方面都有美好的增長。

領家人歸主:
不少信徒指出,成人參與教會的原因,跟他們的孩子參加教會的主日學有莫大的關係。很多未信的父母都相信基督教可以教導他們的孩子離惡從善,所以他們樂意自己的孩子參加主日學。當這些孩子信了主後,他們往往都會很熱心叫父母參加教會的聚會甚至是信耶穌,因而,兒童成為了帶領家人歸主的好使者,教會也因著他們帶領父母信主而增長。在中國,有一位熱心的姊妹作見證,說她六歲的孩子帶領她認識和相信了主耶穌。在香港,有一位準備受洗的姊妹作見證,說她之所以信主,是因自己的八歲孩子在基督教學校讀書,兒子信了主後帶領她信主。在美國,有一間增長得很快的教會,這教會的牧師原來是由他四歲的兒子帶領信主的。這些雲彩的見證讓我們知道,兒童真是非常出色的佈道家。

培育兒童成為教會下一代的領袖:
如果主日學能好好的培育兒童的靈性,就能為教會訓練及準備下一代的領袖。這是何等有價值的工作?筆者看見不少兒童,因自小在良好的宗教教育中成長,長大後成為教會的領袖。在筆者的教會中,有一個少年人,他孩童時非常頑皮難教,然而經過父母及教會悉心培育和教導後,現在這少年人已成為團契的團長,成為教會的領袖了。

兒童是社會明日的主人,也是教會明天的主人,因此,我們應當大力的投資,付上代價,為教會培育下一代的信徒領袖。

(三) 目標與進程4
兒童宗教教育可以說是一種「靈性的教育」,靈性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教導兒童認識並接受耶穌作救主(約十七3,一12)、遵行主的命令(路七47-48,太廿八19-20)。而「兒童宗教教育的目標」,就是藉著聖靈的大能實踐教育的內容,使兒童的生命改變與更新。除了聖靈的大能外,父母和教師的言教身教也是很重要的,靈性的教育不能僅賴口頭上的教導,而是要切切實實的行在生活裡,這樣,兒童才有所仿效,生繆著成長。因此,如想要達到兒童宗教教育的目標,父母和教師都要倚靠聖靈的大能作言教和身教。
兒童宗教教育的目標就是:「透過宗教教育,使兒童(信徒)的靈命成熟,並建立基督的身體。」兒童宗教教育的目標,就如以弗所書四12節所說的,透過教育,使兒童的靈命成長、成熟,讓教會因而得著建立、增長。如果要實踐兒童宗教教育的目標,就要貫徹教育四個進程的學習,即是:「明白知識(聖經)->洞悉真理->真理與生活發生聯繫->實踐真理」。
很多時候,父母或是教師都會發現,雖然兒童學了很多東西,也背誦了很多經文,然而他們的行為沒有多大的改變,為什麼?原因是兒童所受的宗教教育只能停留在明白知識;即是頭腦的階段,未能將所學習的知識和真理應用在日常生活中,造成信仰與生活脫節的現象。此外,如果父母與教師未能樹立身教的典範,沒有過實踐真理的生活,那麼,孩子就沒有學習的榜樣,無從學習了。所以,為使教育的目標能夠實現,父母和教師要緊密合作,同心實現教育的理想與目標。為要達到教育的目標,父母及教師必須要達成以下三個努力:

1. 兒童靈性教育的步驟

確定有得救的確據
~教導兒童明白「重生」的意義,並有「重生」的經歷。兒童的年紀雖小,但他們是有足夠的能力明白重生的意義的,所以我們要用淺白的詞語,讓他們明白重生的意義,帶領他們決志悔改,好讓他們有重生的生命,相信聖靈會幫助兒童明白和經歷重生的。
~教導兒童明白教會生活的意義與必要性,並實際地參與。讓兒童自小就明白教會的重要性,叫他們知道教會是神的家,是他們所愛、歸屬的地方,也是他們彼此相愛、互相建立的地方,好讓他們一生都委身在神的家裡,建立教會,服事神。
~教導兒童明白信仰與生活結合的意義,能切實地過基督徒的生活。讓兒童明白基督教的信仰是知行合一的信仰,因而要鼓勵他們遵行神的教導,愛神、愛人,熱心禱告、讀經,聽父母的話,在生活中關心人,傳福音等。

鼓勵屬靈生命不斷成長
基督教教育所著重的是「全人教育」,即德、智、體、群及靈的教育。因此,當我們幫助兒童的生命成長時,要顧及兒童全人各方面的發展。
~德育的操練:教導兒童過一個聖潔、抗拒罪惡的生活,如考試不作弊、不偷東性,並幫助兒童發展和肯定一個「為主而活」的人生觀,讓他們立志過一個榮耀神的生活,有廉潔的操守,積極地為社會服務。
~智育的操練:幫助兒童認識、接納和肯定自己,能以自尊自重。此外,也要幫助兒童敬畏神,在一切的事上都要專心仰望神。另一方面也不要高估或低估自己,要看得自己合乎中道,在各方面努力盡責。另外,也要教導兒童在生活中有正確的價值觀,以作出正確的選擇。        
~體育的操練:健康的體魄對兒童的一生有重要的影響,所以要讓兒童發展健康的體魄,讓兒童有均衡健康的飲食,鼓勵他們常作運動、有規律的作息生活、保持心境開朗等,都是體育全面和重要的操練。
~群育的操練:群育操練的重點是幫助兒童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兒童需要跟家人、朋友、鄰居、師長和同學等建立友愛與合群的關係,因而教導他們在跟別人交往時,要存著無私的愛心、同情心和謙讓的心,學習接納和體諒他人,積極伸出友誼之手,以愛的行動投入人群中服務社會。
~靈育的操練:靈育操練的目的,是要幫助兒童獲得真、善、美的人生。屬靈教育除了要藉著屬靈的供應與栽培外,還要鼓勵兒童主動積極地在基督裡成長。兒童在基督裡的成長包含兩個重要的條件,就是敬虔的操練和養成良好的屬靈習慣。敬虔的操練即是對神有敬畏的心,結出屬靈的果子,以屬靈和循規蹈矩的態度處事為人。而養成良好的屬靈習慣就是要有持續的靈修生活,常常讀經禱告,也要有恆常的教會生活,學習奉獻財物及自己的生命,獻上事奉神,追求聖潔、遠離罪惡,並努力傳福音等。總而言之,要讓兒童有一個信仰與生活結合的生命,使兒童的屬靈生命不斷成長、成熟。

2. 教會與家庭的教育必須要配合

同時在家庭與教會學習
家庭要與教會的教導一致,不可互相矛盾,否則兒童會無所適從。因此,父母要關心子女在教會學習了什麼,在家裡要跟孩子溫習,並要幫助孩子在家裡實踐所學習的真理。例如這禮拜孩子學習了彼此相愛的真理,父母就要在家裡幫助孩子愛別人,自己也要以身作則愛護孩子。

教會給與基督化家庭的指引
教會應照聖經的教導給予基督化家庭生活的概念、原則和意義,讓信徒有所依循。否則,信徒若不知道教會的教導方向和原則,就很難跟教會配合,這樣就不能夠發揮更好的教導果效。因此,教會應給與足夠的指導,例如什麼叫基督化家庭?父母應如何教導子女親近神?教會給兒童的屬靈教導是什麼等等,好叫信徒父母能與教會充分合作,叫兒童得著全面的學習。

基督化家庭持續的栽培
兒童參加主日學的次數只有一個禮拜一次,而父母卻每天跟孩子相處,所以教會極需要父母的合作,在家庭裡接續栽培的工作,使兒童可以把所學的真理貫徹實踐於生活中,這是基督化家庭常常要努力的工作。

系統化的教導
基於大多數的父母都很忙,或是受本身了解程度的限制,兒童在家中不一定有足夠或正確的基督教教育,包括了知識、靈命和事奉上的成長等,所以教會必須要有一套系統的教導制度,讓兒童獲得系統性的栽培,這是很重要的。因而教會須要付上代價,努力的制定一個有系統的兒童宗教教育課程。

父母與教師保持聯繫
基督徒的父母要與主日學的老師保持合作和聯繫,這樣,才能共同了解兒童的需要,發現他們的問題,如此,方能一同有力的、有效的幫助兒童在基督裡更成熟、平衡的成長。

父母與教師要有生命的榜樣
在兒童的心目中,父母和教師都是他們所敬重的人,他們會常常以父母和教師為自己效法的對象,模仿父母和教師的品格、思想、態度和對神的愛等,所以父母與教師需要有生命的榜樣,也因而父母與教師要有良好的關係和聯繫,這樣才能激勵兒童羡慕過屬靈的生活。

1.        教師與父母的職責

重視教導
~因為教導是神聖的使命,是神的旨意。(弗四12-13)。
~因為教導能滿足需求,使兒童健全的成長。
~因為教導能使兒童認識基督並成長,成為愛主的門徒。
~因為教導能讓兒童彼此建立,過一個彼此相愛,互相扶持的生活。

提供聖經的課程
~課程要使兒童得著知識、真理、道德觀、價值觀、完成大使命和建立基督化家庭的學習等。
~課程要有充實的生活內容,並與日常的生活發生意義和關聯。
~要有系統化的聖經教導,讓兒童能掌握已知的真理和教訓,對真理有全面平衡的認識,以至能夠迎接未來的生活。

激發學習的動機
如果想兒童有主動學習的動機,父母和教師必須要注意以下的事情:
~要使學習成為有興趣的事情。要用一些活潑的教學法或生活的實例使兒童有興趣學習。
~要使學習成為有價值的事情。讓兒童知道他學習的目的是要認識神,生命有成長,叫他們明白學習的益處,以至能用功的學習。
~要使學習成為生活上的滿足和享受。教學切忌刻板沉悶,要透過活潑的教學,把學習應用在生活中,例如透過叫兒童奉獻金錢讓他們學習奉獻的真理,好讓學習成為享受。

引導學習過程
    如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做到以下的事情:
~運用思想。鼓勵兒童更多運用思想,例如在適當的時候發問一些問題等,不要只作單向的灌輸,讓兒童更多運用腦袋,這樣的學習才會有進步。
~不與生活經驗脫節。單隊腦的知識沒有多大的用處,要幫助兒童把所學的活用在生活裡。另外,兒童的學習也不要光局限在教室裡,日常生活的環境也是很好的學習場所,因此要把握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讓兒童有所學習,這樣的活學活用才是真正的學到了真理。
~依靠聖靈的引導。聖靈是最好和最偉大的教師,只有聖靈才能使人明白真理,因此我們作教導的,要常常倚靠聖靈的光照與引導,讓兒童明白和遵行神的話。
~明白神的旨意。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不斷引導兒童明白神的旨意,並鼓勵他們行在神的旨意中。
~彼此分享建立。有意義和豐富的學習是相向的學習,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讓兒童學習彼此分享、互相支持和鼓勵,叫他們懂得跟他人相處溝通,建立關係,互相學習成長。
~徹底明白和遵行真理。這是學習的最終目標,因而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不斷的貫徹這個目標,好使兒童真的能夠遵行真理。

應用教學法
如要達到教學的目標,就要注意以下的事情:
~教學要活潑、有吸引力,讓兒童注意教學並加深記憶。
~方法不取代內容,不要本末倒置,無論用什麼方法,都要把內容很清楚的表達出來。
~教師講解課程時要平易近人,並要注重身教,以生命感化學生。

教學的考核
教會與信徒家庭的基督教教育目標,都是「帶領兒童認識基督並在主裡長大成熟」。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教會和家庭可以有以下的合作:
~定時舉行主日學懇親會。父母和教師可藉此交換教育的心得,並提出兒童特別的需要或問題,以作進一步的跟進和輔導。
~教會按時提供基督化家庭的資料。教會按時為父母提供一些基督化家庭的資料,如研經資料、聖經故事、兒童詩歌、家庭崇拜資料等,幫助他們建立基督化的家庭。
~教會鼓勵父母督促兒童做主日學的習作。這樣可激勵家長與兒童一同努力實踐信仰與生活合一的見證,榮耀主名。
~教會舉辦基督教教育聚會。教會每年至少舉辦兩次基督教教育聚會,如教育主日、座談會等,傳遞基督化家庭生活的概念與原則、教導子女的方法、態度等等,讓信徒知道如何與教會配合,努力建立合神心意的基督化家庭。
~傳道、教師定期探訪。傳道同工和主日學老師要定期探訪兒童的家庭,了解他們的情況和需要,以便提供隨時的幫助。這樣,主日學的教導才能更適切兒童和家庭的需要。
~邀請家長輪流任助教。可邀請信主的家長在兒童主日學中擔任助教,使家長更能重視和了解子女的宗教教育,並能為主日學儲備師資,這是相得益彰的做法。
~幫助基督化家庭建立家庭崇拜。教會要幫助信徒建立家庭崇拜,提供有關的材料,鼓勵全家人一起敬拜神。

基督教教育的目標與進程是否順利達成,確實有賴教會與家庭通力合作,教會是基督化家庭支援者,而家庭也是教會教育的協助者,缺一不可,因此,當教會要推行兒童宗教教育時,一定要同時推動信徒建立一個基督化的家庭,這樣,教會才能成功的推行兒童宗教教育,達成兒童宗教教育的目標。

(四) 聖經的基礎5
聖經沒有明說要為兒童設立宗教教育學校,然而為兒童提供宗教育的教導卻充滿了聖經。無論是新約或舊約,都充滿了這方面的教導。

1.        舊約的教導
猶太人是一個很著重教育的民族,他們的教育是一個生活化的教育,無論在聖殿裡、會堂裡、家中、或各樣的節期中,都是他們教育子女的好機會。以下一些經文,可讓我們稍為了解一下神如何吩咐以色列人教導子女:
~教導是父母的責任,父母要殷勤的教導兒女(申六6-7)。
~父母要教導兒女明白神的命令,教導他們當走的路(詩七十八5-6,箴廿二6)。
~兒童發問時,要給與他們正確的答案(出十二26-27,十三8)。
~要教導兒女,因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詩一二七3)。
~必要時,父母可用體罰來管教兒女,適當的運用管教的杖,可免兒女誤入歧途。

以上的經文讓我們看見,神很著重猶太人對兒女的教育,因為良好的教育使兒女一生受用。這也是神對教會和信主的父母的旨意,我們要好好的教導兒童敬畏神,到老也不偏離。

2.        新約的教導
在新約,我們可以從主耶穌的身上看見祂是何等看重兒童。耶穌很愛護小孩,接納小孩,並教導門徒要學效小孩的樣式,才能得進天國。以下的經文可以讓我們看見主耶穌如何對待小孩及論到關於小孩的教導:
        ~耶穌愛護小孩,為小孩按手祝福(太十九13-15)。
~耶穌勉勵門徒學效小孩的樣式,並接待他們(太十八1-6)。
~耶穌講道時說到天國的道理要向嬰孩顯露出來(太十一2、25)。
~耶穌在「迷路的羊」的比喻中指出,天父連一個小子也不願失喪(太十八10-14)。

雖然耶穌沒有直接談論到關於教導兒童的話,然而祂卻看重兒童的生命。因而,教會也應看重兒童的生命,好好的教導培育他們,讓他們在主裡健康的成長。
除耶穌外,保羅也論到關於兒童教導的真理。讓我們看看以下的經文:
~教導兒女是父母的責任(西三21)。
~父母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兒女。養育是指物質和感情各方面的供應,直到他們成長。而警戒就是指到道德品性的指導和糾正;另外,教訓他們的意思是指在真理上直接和間接的教導。總而言之,父母要照主的旨意盡力的養育和教導兒女,讓他們在主裡成長,這是父母無可推卸的責任(弗六4)。
~提摩太是基督教教育的好例子。他的信心是從外祖母和母親而來的,他不但學了,並將所學的存在心裡,以至他長大後成為主重用的僕人(提後一5,三14-15)。

整本聖經都教導我們要看重兒童的宗教教育,並且教導我們要言教身教,將信仰實踐在生活中,以生命影響生命,讓兒童自小得著良好的培育,長大後成為愛主、事主的人。讓我們彼此勉勵,按著聖經的教導,努力推動兒童宗教教育,為神培育愛主的下一代。

二.         成長與需要
主日學教師必須要了解學生各方面的發展與需要,包括了各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徵和成長特徵等,才能作出適切的教導,讓學生得著適切的幫助。以下我們會探討一下兒童和少年人的心理發展和各年齡階段的成長特徵,好讓我們在教學上能有相應的教導。

(一) 兒童與少年的心理發展理論與信仰的培育1

兒童
1. 皮亞傑(Jean Piaget)的識知心理發展理論(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研究兒童在不同年齡的思想。
~兩歲前,是感覺運作期:所有的活動都是靠官感進行。
~二至七歲,是邏輯運作前期:對事物的認識是中心點片面性,未能了解事物的變換和抽象觀念。
~七至十二歲,是實物邏輯運作期:能掌握及領悟重量、數目、容積、面積等觀念,也能掌握分類、序列、邏輯等。
~十二歲至成年是抽象邏輯運作期:開始了解抽象事物,思想有彈性,不單只顧「現實性」,也會兼顧其他的「可能性」及「未來性」,進到智力發展的最高階段。

我們與兒童談及宗教意識時,應考慮他們對抽象觀念的認識程度。兒童的思想只能理解具體的事物,在教導時要具體的把真理告訴他們。

2. 艾力遜(Erik Erikson)的群性心理發展理論(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研究兒童如何與人相處及學習。艾氏將人生分為八階段。前四階段為兒童期:
~由出生至十八個月,是信任及不信任階段,父母親便是最重要的人物。
~歲半至三歲,是自主及羞辱或疑惑階段,父母也是他的至親者。
~三至六歲,是進取及罪咎階段,其生活圈子擴至整個家庭、親屬。
~六至十二歲,是勤奮及自卑階段,其社會環境是鄰舍、老師及學校。    

教會要讓兒童有群體性的生活,並使他們明白及了解聖經真理,透過相交生活,讓他們實踐信仰的生活。

3. 柯柏(Lawrence Kohlberg)的道德判斷發展理論(moral judgement development theory)研究兒童如何明白道德價值判斷。柯氏將兒童的道德判斷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分兩期,然而其次序是不變的。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成年人都未能達到最高的道德判斷階段,但人的道德行為正表現了他在那一個階段中。

第一個階段:屬於準常規層次,兒童缺乏內在的道德標準,以行為之後果來衡量,是服從的過程:
第一期:是屈從權勢觀念,兒童順從權勢,以避免受罰。
第二期:是天真的自我中心觀念,兒童順從權勢,以獲得獎賞,滿足自我。這階段多在十歲前的兒童行為中表現出來。(例:為了避免受父母的責罰,所以做功課、上主日學等。為了得獎品及讚賞,所以勤到,背金句等。)

第二個階段:屬於常規層次,其道德價值在於表現與服從社會所公認之「是」與「善」,以符合公認之期望,是「認同」的過程:
第三期:是好孩子觀念,兒童為了討好成人,並維持良好關係,便作他們喜歡他作的事,(不再因怕罰或為獎賞而作事)。
第四期:是權威與社會秩序觀念,兒童接受社會所公認的是非善惡觀念,他們的行為表現就以這些「律法及秩序」為準則,兒童在十二至十五歲便能發展到這階段。據統計,許多成年人仍停留在這階段,不再有進一步的發展。(例:做一個良好的公民受人稱讚,不犯法以求心安理得。)

第三個階段:屬於超越常規層次,是發自內在的、自我接受的道德標準,是內在化的過程。
第五期:是法律、契約觀念,強調個人的權利與良心與個人原則觀念,惟對公眾有益者才是行為之標準。
第六期:是良心與道德原則觀念 ,道德準繩是以尊重他人之權益為出發點,而道德原則有公平、平等及博愛。這標準有時會與世俗慣例衝突,但卻是普世性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這正是聖經的標準。

在教導兒童聖經真理時,千萬不可利用他們的感情,用恐嚇、煽動、威迫或利誘的手段,使他們對神有回應,因為這樣做會使他們道德觀念的發展停留在早期「順從」權勢的階段,如怕下地獄受苦,或想得永生、上天堂等。若兒童有機會將生活與學習連繫,有機會體驗與理解他人之感覺及經驗時,道德觀念便能得以提高。故此,今天有些教會主張讓兒童參與主日崇拜及超越年齡界限的活動及聚會,如旅行、家庭營……等,讓他們從成年人的感染中體驗信仰。

少年
「 少年」是一個經歷很大變的年齡階段。他們一半像成年人,一半像兒童,因此從事少年基督教教育工作者不易跟他們建立關係。有些少年對自己的身體發育情況十分敏感,情緒波動也很大。他們常會問自己一些問題:「我是誰?」「我將會變成怎樣的人?」他們的道德判斷,也會深受這些改變影響。
很多心理學家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青少年的特徵,他們的發現也可讓我們從事基督教教育工作者參考。

1. 艾力遜(Erik Erikson)的人生八階段
少年期:主要特性是「自認」與「迷惘」的對抗。「自認」是指自我認定或對自我形像、能力、角色的認識與確定;「迷惘」則指自我所扮演角色或自我認定之混淆不清。後者的形成,是因為自我形像與所扮演之社會角色未能配合所致。正因如此,青少年渴望同儕對自己之肯定,也需要父母師長的認許。這時期的觀點很易受別人影響,但當然慢慢地自己也組織成獨立的系統,更能了解多個不同觀點的存在。

2.  柯柏(Kohlberg)的道德判斷發展階段
少年的道德判斷標準,是基於他們的「社會認可需要」而建立。這時期的少年很重視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因而著重「和協」與「順從」─ 良好的行為能取悅於人。青少年認同眾人的行為形像,也重視人與人間互相關懷、信任與尊敬的關係。

3. 皮亞傑(Jean Piaget)的認知心理發展學
青少年的智性發展,已達至「形式運思」階段 ,他們開始能抽象思考,能作假設,能反省思維,而他們對「是」與「非」看得很絕對。

4.  馮勒(Fowler)和韋特賀(Westerhoff)的信仰階段特性
馮氏認為少年期是認同及倚靠的信仰階段 ,而韋氏則認為少年的靈性發展是介乎「附屬」及「尋索」的信心形式 ,加入教會、參加團契、認同及反省教會信仰,都是這時期的信仰特徵。

總結以上各種特徵,可歸納以下各點:
(1) 自我身分的重估:青少年正對自我的身分作重估,他們希望知道「我是誰」,卻又不能肯定「我是誰」。他們嘗試與別人溝通,卻又不懂如何與人溝通。
(2) 接納與認可:少年人需要群體的接納及認可,也需要在群體中作獨立的決定。
(3)        努力尋求獨立:他們要發掘自己的世界,若長輩與他們的世界觀不同,他們可能會加以批評及作出反叛行為。
(4) 渴望建立關係:少年人渴望與別人來往及建立良好的關係。他們把朋輩看得很重要。少年也經常尋找可傾談個人問題的成年人。他們也開始對異性產生戀慕和接近的興趣,但也會在異性同在時,顯得不知所措。
(5) 認同成人的價值觀:爭德和信仰上,他們會在思想上認同成年人所教導的價值標準。青少年已可能自覺地決定跟從基督。他們在經歷一種自覺尋找信仰的過程,而這過程又能引導他們得著一個屬於自己的信仰。

輔導方向2
主日學教師除了要了解少年人的心理特徵外,還應給與適切的輔導:
(1)        接納自我:讓少年人知道神愛每個人,也愛他們,為他們死在十字架上。當他們信了主後,基督不斷在他們的生命裡工作,叫他們能發揮個人的特質潛能。我們真正的價值不是擁有美麗的外表,而是在基督裡豐盛的生命。神看重他們的生命,所以他們應接納自己,並發揮神所賜的潛能,使自己更完美。
(2) 自我反省:少年人很容易跟父母產生衝突,對權威非常反抗。教師應引導少年人審查自己的態度和動機是否合宜,要學習破除成見,從父母的角度看事情,學習體諒父母的心腸。如父母真的不對,應為他們禱告,求神改變。要在主裡聽從父母(弗六1-3)。
(3) 結交異性:要以聖經的價值觀來教導他們,免受同儕的不良影響。也要加強信主的少年人彼此間的關係,讓他們產生歸屬感,彼此影響,互相鼓勵,在主裡建立健康的友誼。並讓他們明白在基督裡交友的意義,以聖經為根基,給與健康的交友觀和婚姻觀等。
(4)        道德準則:少年人的道德觀很易受社會及同儕影響。教師要教導他們正確的道德觀,讓他們遠離罪惡(羅十三14),培養屬靈的敏感,認識聖經的道德觀,如有做錯,要學習悔改,以長者的好榜樣勉勵他們,並不斷用愛心關懷、輔導,鼓勵他們多禱告、讀經及看屬靈的書籍,以建立正確的道德觀。
(5) 正確的價值觀:少年人的價值觀也很易受時下的潮流影響。教師要讓少年人知道,他們已蒙主救贖,有聖潔的地位,所以要與世界分別為聖。世俗的價值觀不應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人的價值在於是神所創造的,信主的人擁有永恆寶貴的生命,我們的目標是追求在生命上榮耀神,得永恆的賞賜,才是我們要追求的價值觀。
(6) 得救的確據:不少少年人沒有得救的把握,教師要幫助他們有得救的確據,得救的印證包括:
~對是非之心有新的醒悟(羅七18-25)。
~對神的話有切慕的心(詩四十二1)。
~渴望過一個新的生活(林後五17)。
~願意為真理接受考驗(提後三12)。
~喜歡與其他信徒相交(約壹四7-13)。
~渴望把福音傳給人(彼前三15)。
~有聖靈在心中成為印記(羅八16)。
~有神的話成為我們的印證(約五39)。

盼望以上的建議對教師有幫助,能以有效的了解少年人,並給予適切的教導和輔導。

(二) 各年齡成長的特徵
除以上所講的心理特徵外,為了讓我們清楚了解各年齡階段的成長特徵和需要,我們會透過下列的圖表來了解一下他們各方面的成長特徵和需要,以作出相應的教學。這些成長的特徵包括了身體、心智、情緒、社交、靈性等各方面。這裡所列的特徵是平均概括的說法,個別的差異及男女發展的速度,並家庭背景和社會環境的不同等,都會造成一些差異。下列圖表僅供參考。盼望可以幫助教師對學生有一個概括的了解,能掌握運用在教學中。

蒙期(2-3歲)
        特徵        教學應用
身體        1.        非常好動,愛跑跳。
2.        容易疲勞。
3.        小肌肉還未發達。
4.        未能調節肌肉。
5.        能控制大小便。
6.        容易生病。
7.        聲帶未完全發育。        1.        課室要寬敞,足夠活動空間。
2.        活動的安排不可太激烈。
3.        不能做太複雜的手工。
4.        不能靜坐太久。
5.        如果小便失禁,可能是受情緒的影響。
6.        注意課室衛生,分開生病的人。
7.        不勉強唱高、唱準或唱大聲。
心智        1.        注意力不能持久。
2.        很好奇,喜歡觸摸東西。
3.        藉感覺學習。
4.        善歡熟悉和重複的事物。
5.        字彙很有限。
6.        記憶力不夠好,需要提醒。
7.        喜歡畫圖畫。
8.        在玩耍中學習。        1.        講故事的時間約15分鐘。
2.        避免接近危險易破的東西。
3.        要用視聽教材上課。
4.        安排熟識的活動,重複地講故事。
5.        講故事或禱告時用詞要簡單,要常常重複講相同的主題。
6.        同上。
7.        提供繪畫活動,發揮其想象力。
8.        從遊戲中學習真理。
情緒        1.        喜歡熟悉的環境。
2.        懼怕陌生人。
3.        情緒不穩定。
4.        對周圍的環境很敏感。        1.        教室設計保特不變。
2.        安排熟悉的教師,不要一直調換新教師。要建立師生關係。
3.        教師要溫和,給予安全感。
4.        教室光線要充足,顏色要柔和悅目,減少嘈雜聲。
社交        1.        依賴性強,但又愛表現獨立性。
2.        以自己為中心。
3.        喜歡說「不」,是第一個反抗時期。        1.        給予必要的幫助,然而讓他做能力可及的事情。
2.        教他學習與他人相處,分享東西。
3.        要了解「不」的意思,有時指的是「不能做」、「不懂」或「甚麼?」等。
靈性        1.        模仿成人,包括對神的態度。
2.        許多真理不明白,但能感受真理的內容。
3.        懂得感謝天父。
4.        喜歡聽聖經故事。
5.        可以了解神的愛。
6.        可以明白有關神的事。        1.        教導聖經真理時給予正確的示範。
2.        教師的態度和舉動使他們明白甚麼是敬畏神的生活。
3.        教導他們凡事謝恩。
4.        講故事時最好打開聖經。
5.        教師的愛心使他們明白神的愛和看顧。
6.        需要重複講述聖經真理。

幼稚期(4-5歲)
        特徵        教學應用
身體        1.        發展快速,不停活動,易疲累。
2.        大肌肉發展,須伸展手腳。
3.        小肌肉發展。
4.        聲帶發展好。        1.        教室要寬敞,有活動的範圍。
2.        難以持久安靜。
3.        可以自如地拿筆著色,或剪貼手工。
4.        可以唱準音調,並加上動作。
心智        1.        注意力未能持久。
2.        用語仍有限。
3.        想像力強,不能分別真實和虛構的故事。
4.        時間和空間的觀念仍受限制。
5.        不能明白抽象的解釋。
6.        喜歡聽故事。
7.        可以重述聖經的名詞,卻不懂實在的含意。
8.        喜歡發問,好奇心強。        1.        講故事的時間約13-20分鐘。
2.        用簡單的話與他們交談。
3.        講故事時手持聖經,說明神的話是真實的,與神話、童話有別。
4.        描寫時間或空間最好用「今天」、「明天」、「很久以前」或「很遠的地方」等。
5.        不要用抽象的說法。
6.        多講造就性的故事。
7.        不要以為他們明白一些聖經名詞就一定明白其意義。
8.        兒童發問時,給予簡單的回答。
情緒        1.        情緒不十分穩定,會一下子生氣,又會一下子全忘了剛才發生了什麼事。
2.        大發脾氣的現象減少。
3.        有一定的恐懼感。
4.        他的情緒是成人的反射。        1.        兒童之間產生磨擦時不要太緊張,通常成人未調解前他們已經和好如初。
2.        若有發脾氣的情況,要教導解決問題的方法。
3.        避免誇張故事中恐怖的地方,不要用恐嚇的方法教導兒童。
4.        教師當保持平靜,以身作則。
社交        1.        開始尋找喜歡的朋友。
2.        玩耍時常會發生爭吵、打架。
3.        個人主義強烈,談話時常說「我」。        1.        鼓勵跟所有友伴玩,不要只跟自己的友伴一起。
2.        教師處理學生的問題時,要鎮定公正。
3.        提醒他們要與別人分享愛心。
靈性        1.        能藉成人的愛了解神的愛。
2.        信靠神的心藉著對成人的信靠表達出來。
3.        可在崇拜中學習認識神。
4.        對是非有一定的醒悟。
5.        可學習向神禱告。        1.        教師當以愛心待學生。
2.        教師要使兒童放心的信靠他。
3.        安排合適他們的崇拜。
4.        教導悔改赦罪的道理。
5.        告訴他們神一定垂聽禱告,而神的答案可能「是」、「不」或「等待」等。

兒童前期(6-8歲)
        特徵        教學應用
身體        1.        不斷地發展,但速度漸慢。
2.        仍易疲累。
3.        不再憺玩耍,可適應團體的遊戲。
        1.        安排一些活動。
2.        需要充分休息,動與靜的活動要平衡。
3.        可安排規則性的遊戲。
心智        1.        幻想力強。
2.        仍是照著字面的意思思想,不能接受抽象的觀念。
3.        對時間和空間的觀念仍受限制。
4.        閱讀力漸強。
5.        有很好的記憶力。
6.        推理思想仍有限。        1.        常誇大其詞,其實是幻想。
2.        講述聖經故事或真理時,勿用抽象的說法。
3.        對時間與空間的描繪仍小心使用。
4.        鼓勵閱讀屬靈的故事書。
5.        對一些抽象的名詞和真理,只能重述內容,非真正明白。
6.        同上。
情緒        1.        容易發洩感情,十分敏感。
2.        喜歡討好教師,取得稱許。
3.        富有同情心,關心別人。
4.        還會畏懼退縮。        1.        容易興或悲傷。
2.        容易管教,但要給予認同和鼓勵。
3.        培養他們服事人的精神,待他們要公正。
4.        給予情緒上的安全感。
社交        1.        容易交朋友。
2.        喜歡討好人。
3.        喜歡合作,不喜歡爭競
4.        人際關係好,渴望他人的接納。
5.        與朋友相處時仍喜歡吵架,常會改變好朋友。        1.        幫助他們建立關係。
2.        建立師生間的感情。
3.        少一點爭競性的活動。
4.        提防假冒為善的傾向。
5.        特別灌輸彼此相愛的功課。
靈性        1.        信心單純,對信仰有興趣。
2.        會主動地禱告。
3.        對死亡和天堂很好奇。
4.        學習分辨聖經真實故事和童話或神話小說。
5.        學習是非道德標準。
6.        喜歡上主日學。
7.        一切屬靈經歷都是模仿成人。        1.        有系統地教導聖經真理。
2.        給予領禱的機會,鼓勵他們為別人禱告。
3.        可以簡單解釋救恩要道。
4.        培養他們樂於參加教會的活動。
5.        強調聖經的超越性,聖經是神的話,不是普通的書。
6.        灌輸聖經的道德觀。
7.        教師要以身作則,多分享屬靈的經歷。

兒童後期(9-11歲)
        特徵        教學應用
身體        1.        健康狀態良好。
2.        精力充沛。
3.        開始踏進青春期,胃口很好。
4.        女孩比男孩高。
5.        體力的持久力增加。        1.        不易染病。
2.        可安排課外活動。
3.        如果上課時間長,可安排點心。
4.        喜歡難度高和富挑戰性的活動。
5.        同上。
心智        1.        喜歡收集東西。
2.        富有創作力。
3.        開始會思想推理。
4.        愛發問。
5.        有良好的記憶力。
6.        對深奧、抽象的事物的了解仍有限。
7.        可以閱讀。        1.        培養良好的嗜好。
2.        提供創作性的學習活動。
3.        運用啟發思考的教學法。
4.        要給予滿意的答案。
5.        鼓勵背誦金句。
6.        對一些抽象的名詞要加以解釋。
7.        培養讀經和閱讀屬靈書籍的習慣。
情緒        1.        易露感情。
2.        性情暴躁,失去耐心。
3.        喜歡幽默感。
4.        有時有隱藏的感受,會懼怕和焦慮等。        1.        學習嚴肅和安靜。
2.        學習控制自己的感情。
3.        教學時可以帶點幽默感,多關

댓글목록



등록된 댓글이 없습니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