신학문서 계통신학 神学丛集 > 사역중국어 중국복음선교회

본문 바로가기

사역중국어

사역중국어 HOME


신학문서 계통신학 神学丛集

페이지 정보

작성자 중국복음선교회 댓글 0건 조회 244회 작성일 23-05-11 11:07

본문

신학문서 계통신학 神学丛集

신학문서 <미전도종족문서미디어선교센터>

系  统  神  学
基道神学丛集


绪  论      ㆍ
第一章  简  介        11
一、系统神学的前因        11
二、系统神学的价值        12
A、保持真理的一贯性        12
B、造就信徒对真道的了解        12
C、建立证道学的基础        12
D、排斥异端的侵犯        13
三、系统神学与其它神学部门的关系        13
A、与解经学的关系        13
B、与圣经神学的关系        13
C、与证道学的关系        13
D、与实用神学的关系        13
E.与教会历史的关系        14
四、知识── 认识论        14
A、知识的根源        14
B、知识的灌输        14
C、知识的吸收        14
第二章  启示        15
一、普通启示        15
A、普通启示的来源        15
B、普通启示的价值        16
C、普通启示的不足        17
D、普通启示与特别启示之关系        18
E、普通启示与特别启示的对照        21
二、特别启示        22
A、特别启示的方式        22
B、特别启示与圣经        23
批判        25
第三章  圣经的默示        27
一、默示与启示        27
二、圣经本身的默示观        28
A、先知使命的性质        28
B、圣经明文直接的见证        29
C、圣经的权威性对圣经默示的证明        29
三、圣经默示用性质及范围        30
A、默示的性质        30
B、默示的范围        32
四、圣经于信心        33
五、反对圣经权威的各种理由        33
A、科学方面的错误        33
B、历史方面的错误        34
C、新约引用旧约经文的错误        34
D、反对神迹的不合理        34
E、反对圣经中的道德观        34
论  神        36
第一章  神的性格        36
绪  言        36
一、 自有永有        36
二、 灵性        37
三、 无限性        37
四、 不变性        38
五、 全智性        38
六、 德性        39
A、慈爱──「神是爱」(约一四: 8)        39
B、圣洁        39
C、公义        39
七、 权能        40
第二章  三位一体        40
一、三一论简述        40
二、经文之证明        41
A、圣父        41
B、圣子        42
C、圣灵        42
第三章  神的元旨        44
一、神的元旨之性质        44
A、神的旨意是合一的        44
B、神的旨意是广博的        44
C、神的旨意是有效的        45
D、神的旨意是不变的        45
E、隐秘和显明的旨意        45
F、神的旨意和罪的问题        46
二、神的预定        46
A、拣选        47
B、遗弃        49
C、预知        49
D、反对预定论的主要理由        50
第四章  神的创造        51
一、创造的过程        52
A、六日创造论        52
B、时期创造论        53
C、灾祸间插论        53
D、画景描意论        54
二、天使的受造        55
A、特征        55
B、职务        56
C、等次        56
D、魔鬼        57
第五章  神的护理        57
绪  言        57
一、护理之工的区分        57
A、保养        57
B、治理        58
C、协合        58
二、神迹        59
论  人        61
原始的人(第一章~第四章)        61
第一章  人的本源        61
一、圣经的记载        61
A、神的商讨        61
B、受造的过程        61
C、人的地位        62
二、人类的古远        62
第二章  人的本质        63
一、属体部分        64
A、道成肉身        64
B、复活        64
C、信徒成圣        65
D、完全成圣        65
E、最后审判        65
二、属灵部分        65
A、三元论        65
B、二元论        66
C、对三元论的批判        66
三、灵魂之来源        67
A、先存论        67
B、承接论        67
C、创造论        68
第三章  神的形像        68
一、形像和样式        68
二、神的形像之含意        69
A、根据神的品性推论        69
B、根据信徒的品性推论        69
C、根据罪的影响推论        69
三、神的形像之目的        70
A、神人交通        70
B、治理全地        70
第四章  行为之约        70
一、行为之约的根据        71
二、行为之约的元素        71
A、立约之双方        71
B、约制或条件        71
C、赏赐和惩罚        72
D、立约的表记        72
有罪的人(第五章~第六章)        72
第五章  罪的性质        72
绪论: 罪的来源        72
一、 亚当的堕落        73
A、撒但的引诱及计谋        73
B、亚当的决定及后果        73
二、 罪的定义        74
A、原罪        74
B、本罪        74
C、罪人的无能        75
第六章  罪的归算        75
一、团体性责任之原则        76
二、亚当的原罪之归算        76
A、伯拉纠的解释        76
B、基督教一般的解释        77
三、归算的法则        77
A、实存论        77
B、对实存论的批判        77
C、代表论        77
四、归算的方式        78
A、间接的归算        78
B、直接的归算        78
五、归算的范围        79
A、定义        79
B、罪辜归算的范围        79
蒙恩的人(第七章)        80
第七章  恩典之约        80
一、恩典之约的特征        80
A、这是一个思典的约        80
B、这是一个永远的约        80
C、这是一个有范围的约        81
D、这是一个包括各时代的约        81
二、恩典之约的意义        81
A、法定的契约        81
B、生命的交流        81
三、附录: 时代论简评        82
批判        82
论  基  督        85
第一章  基督的名字及称号        85
一、耶稣        85
二、基督        85
三、神子        86
四、人子        86
五、主        87
第二章  基督的性格及位格        87
一、教会信条的形成        87
A、隶属论        87
B、形态论        87
C、双重位格论        88
D、单独性格论        88
二、圣经关于基督性格的教训        89
A、耶稣是基督        89
B、耶稣的神性        90
C、耶稣的人性        92
D、双重性格的必要        93
三、圣经关于基督位格的教训        93
A、一个位格        93
B、神人基督        93
第三章  基督的地位        94
一、贬降的地位        94
A、降世        94
B、受苦        95
C、遭难        96
D、埋葬        96
E .降到阴间        96
二、高升的地位        97
A、复活        97
B、升天        97
C、掌权        98
D、再临        98
第四章  基督的职位        99
引  言:        99
一、先知的职位        99
A、圣经对于先知之概念        99
B、基督履行先知之职务        99
二、祭司的职位        100
A、圣经对于祭司之概念        100
B、基督履行祭司之职务        100
C、基督祭司之职的特点        100
三、君王的职位        101
A、以色列的君王体质        101
B、基督的王权        101
四、基督三重职位之关系        102
第五章  基督的赎罪        102
一、 赎罪之由来        102
二、 赎罪之必要        103
A、明智的选择        103
B、罪性的要求        103
三、 赎罪之性质        103
A、基督双重之顺服        104
B、基督之顺服的果效        104
四、 救赎果效之范围        105
A、范围的广泛        105
论救赎之工的实施        108
绪  论        108
第一章  圣灵一般性的运行        108
一、神学上的根据        108
A、「完全败坏」所引起的问题        108
B、 改革宗神学之解答        108
二、一般性恩惠的运用        109
A、一般性恩惠的对象        109
B、一般性恩惠之范围        109
第二章  恩召与重生        110
一、 救恩之实施的次序        110
二、恩召        110
A、呼召的起源        111
B、内容与方式        111
C、果效和目的        111
三、重生        112
A、重生的必要        112
B、重生的性质        113
第三章  悔改与信心        113
一、悔改        113
A、悔改之要素        113
B、悔改之对立        114
C、悔改之动力        114
二、信心        114
A、信心之性质        114
B、信心之对立        115
C、虚伪之信心        115
D、信心的价值        116
第四章  因信称义        117
一、称义之性质        117
二、称义之依据        117
三、称义之结果        118
四、 对因信称义之异议        119
第五章  成圣        120
一、成圣的含意和特征        120
A、圣洁与成圣的含意        120
B、成圣的特征        121
二、成圣的性质        121
A、除旧更新        121
B、以基督为模范        122
三、成圣与律法        122
A、律法之功用        122
B、律法与爱的关系        123
C、善行        123
四、成圣的进展        124
A、圣经提阵的理想        124
B、信徒实际的经验        125
第六章  圣徒之恒忍        125
一、圣徒之恒忍的含意        125
二、圣经的明证        125
三、恒忍与信德        126
论教会和恩典之媒介        128
第一章  教会之性质        128
一、教会的含意        128
二、教会的有形性和无形性        128
三、教会的久远        129
四、教会的特征        130
五、教会的标记        131
第二章  教会之行政        133
一、组织制度        133
二、教职人员        134
第三章  教会之权柄        135
一、权柄的根源        135
二、权柄的性质        135
三、三种权柄        135
第四章  圣道为恩典之媒介        136
一、圣道之重要性        136
二、圣道与圣灵之关系        136
三、律法与福音        137
第五章  圣礼为恩典之媒介        137
绪  论        137
一、洗礼        138
A、洗礼的设置        138
B、洗礼的含意        138
C、洗礼的样式        138
D、洗礼的对象        139
二、圣餐        141
A、圣餐的制定        141
B、圣餐的表记和印证        141
C、圣洁与基督之存现        141
D、领受圣餐之条件        142
末  世  论        143
第一章  肉体之死亡        143
一、死亡的性质        143
二、罪与死的关系        143
三、信徒之死的意义        143
第二章  居间之境        144
一、 阴间之含意        144
二、天主教之特殊教义        144
A、炼狱。        144
B、列祖狱。        145
C、婴孩狱。        145
三、灵魂睡眠论        145
四、灭亡论        145
五、二次机会论        146
第三章  基督复临        146
一、复临前之预兆        146
A、外邦人的受召。        146
B、以色列的得救        146
C、空前的灾祸        146
D、敌基督者的出现        147
二、复临时之情景        147
三、复临之目的        147
第四章  千禧年简述        147
一、后千喜年论        147
二、无千喜年论        148
三、前千喜年论        148



绪  论
───────────────────────────
第一章  简  介
───────────────────────────

    系统神学乃是系统性地阐明神在圣经里所启示的真理。因此,系统神学的资料是采自新旧约圣经。圣经各卷的著作,自有其厉史的背景和目的,包括历史的记述,信徒灵命经验的表露,神对旧约以色列民的训诫和预言,以及使徒们对新约各教会所书,关于基督教信仰并基督徒生活之教训。系统神学之目的,乃是要把这些真理熔于一炉,组成一个合理的体制,前后连贯地依次解释神在圣经中的全部启示。
    系统神学又称教义神学。教义神学是表达教会的信条或信仰。 但教会的根基既是建立在基督身上(林前三:  11;  弗二 : 20),而基督又是圣经启示的焦点(约五:  39;  徒廿四: 14),那末教会的信条成信仰之根据,也必是出自圣经。故此,教义神学和系统神学是通用的名辞, 不过前者比较强调神学和教会公认信仰的关系。

一、系统神学的前因
    要确实研究系统神学,必先确定某些基本的前题。第一个大前题是承认神的存在(来十一:  6)。因为,天地间若无神,则神学的研究将为虚无,我们将白费心机去探查一个不存在的对象,好似捕风捉影。
    另一个前题是假定,这位神自愿向世人显露他自己(罗一: 19-20; 约:一:17~18)。甚至人与人之间的认识,也需要藉言语、行动和态度的表露为媒介,否则只知其面而不知其心,无法测度他的性情爱恶。因此,我们必先承认,神确实在宇宙中,以不同的方式彰显他自己,让世人能认识他。不是认识神的本性,因有限的人不可能了解无限之神的本性,而是认识神自愿显露的各方面性格。
    此外,我们也必须相信,神是宇宙一切的创造者(创一章;  约一:  3)。 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和生命,都是为他所造,是故,宇宙间不但充满神的启示,而且世人一切知识的根源,也都是出于神。神既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除此之外并无事物和生命之存在,那末,除此之外也必然没有其它知识的源头。
    另一个前题是假定,人是按照神的形像所造的,故此能够吸收及了解神的自我启示(创一: 26, 30)。 换句话说,人是神启示的对象,能获得真实而正确的知识。但人既是被造的生命,他的一切知识也必受到被造者地位的限制,与神全然的知识不同(赛五十五:  8~9)。再者,自从罪进入世界后,人心败坏,思想腐化,影响到人吸收的一切知识。
    这种假定前题的方式,当然会被批评为主观。但事实上世上并无中立的思想,每个人都有某些主观的前题,或则相信神的存在,或则否认神的存在;  或则相信世界是神所创造的,或则认为世界是自有永存的,至少认为它是独立自存的;  或则承认神是切知识的根源, 或则以为人能独立分析并解释一切事物。由此看来,无人能脱出假定的前题之原则,其分别只是在于他的假定是以神的启示为根据呢,还是以他自己的心意为中心。

二、系统神学的价值
A、保持真理的一贯性
    神既是一切知识的源头,他又是真理之神,他的启示必是前后一致,相互连贯的。 他的启示──尤其是他在历史中的启示──并不是抽象和片断零碎的,而是彼此连系,在人的生活中实地经验到的。因此,要正确明了神各方面的启示及其目的,我们必须要观察并分析它们彼此的关系因由, 免得顾此失彼,抓住某一点真理来发挥,结果造成曲解真理的不幸后果,并影响到基督徒生活所依据的准则。
    我们若忽视圣经真理的一贯性,或圣经启示的全部真理,就易于偏向某一方面,过于注重某些真理而忽略其它同样重要或更重要的真理。这种片面解经的方式,必然引致片面的灵性生活。
    人囚罪的侵入,本性失去平衡。信主的人,虽已得圣灵的恩典而重生, 脱离罪的捆绑,受圣灵的引导,但在成圣的过程中, 仍带着罪的后果,影响他对真理的了解。传道人往往偏爱某些真理,而忽略另一些真理,有些人喜讲旧约的预表,从圣经中最简明的叙述文中,设法寻找并发掘「预表」的意义。另有人专门强调圣洁的道理,特别注重基督徒个人生活的圣洁,及出世脱俗的教训,结果反而高举人的成就,自以为义,轻视及批评其它教会和信徒,并以人定的规章取代神的律法,律上加律,法上添法,增加信徒的重担。又有人专讲预言的道理,把未来之事描写得天花乱坠,以吸引听众的兴趣,却忽略了神对世人在现时代的教训。
    系统神学能帮助传道人避免「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的弊病,不但学习并研究圣经真理各条个别的项目,也了解各该主题彼此间之关系,以至不偏不倚,传扬神全部启示的旨意(徒二十: 27)。

B、造就信徒对真道的了解
    系统神学的另一价值,是造就信徒对真道之了解。救恩的基本道理固然是浅明的,能为一般人所听懂的,但是神的启示也是深奥的。福音的道理,不单是论到个人的罪恶和得救的问题,也包括对真神之认识,耶稣基督的身分和救恩的法则,圣灵的工作,个人救恩与社会复新的关系等等。信徒若要在灵命上有长进,更深切地了解神的旨意,就不应停留在婴孩的地位上(林前三:  1~2),而「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 (来六:  1)。
    再者,信徒若要在信仰上坚定不移,不受异端的骚扰,就必须要获得神学上的知识(弗四: 14)。 中国教会若要自立生根,必须扫除以往普遍不重视神学的观念,及盲从某某讲员的习惯(徒十七: 11)。 而传道人的职司,不但是要讲解基本的救恩道理,引领罪人归主,也是要建立基督徒的信仰,如保罗所说: 神设立「 使徒,先知,传福音的,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 认识神的儿子, 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四:  11~13)。

C、建立证道学的基础
    证道学的功用,乃是要辩证基督教真理的合理性,即基督教真理的整个体系。一个证道者若无系统神学作为证道的基础,对基督教信仰的辩护就无从着手,因为他将面对千百条孤立的事实。一个人对知识吸收的容量及时间上的限制,迫使他无法满意地为基督教真理逐条辩护:  更危险的是,他会因罪缺乏对基督教信仰全盘真理一贯性的认识和了解,在辩证时顾此失彼,以至矛盾偏差,结果弄巧成拙,失去辩证的目的和功效。
    反之,辩道者若有系统神学作后盾,对圣经真道的整体熟悉了解,就能运用白如,注意大体的辩证,不因某些细节之难解而感困扰或强辩;  而且,由于了解真理的整体并其各节间之关系,就能把守持定,不会因问题的出奇而手足无措了。

D、排斥异端的侵犯
    新约教会在开端时期,已经意识到异端的骚扰(约壹二: 21,26;  加三: 1)。 而且异端派领袖又往往自持他们的教训是出自圣经,并以正统派自居。是故,要保持真理之纯正,维护信徒的信仰,并公开责斥异端,教会用信经或信条的方式,制定正统的信仰。系统神学则是根据圣经的教训及信条的解释而写成的,较信条更详细地阐明教会所持守的各项教义。一般而言,系统神学内申述的教训,大体上与著作者所属之教会的信条相符,因此,它虽没有教条的权威性格,实际上却非正式的代表教会或某教派的信仰。

三、系统神学与其它神学部门的关系
A、与解经学的关系
  系统神学并非是神学家按照其个人在宗教上的心得而研究所得的结论,也不是建立于某些哲学思想的理论上的(至少不应是如此),而是根据圣经启示作系统性的分题研究,因此,圣经乃是系统神学的根基,及基本资料的来源。其它资料也必须从圣经的角度来衡量并解释。解释圣经,分析其真理,乃是属于解经学的范围。解经学的目的,是要根据原文的字意和字根的本义,着者应用的字汇,历史的背景,及经文的比较等方法,来推考经文的含义,把原着者的本意,用现代本国的语言,解释陈明。故此,解经学的成果,为系统神学立下一个坚强的基础。

B、与圣经神学的关系
    圣经神学又称启示史,目的是研究神在历史中启示的进展,包括自创造时起,至全部圣经完成时止的整个时期。圣经神学按照历史的演进,追溯神对人的启示,特别是关于神对人特殊的启示,以探讨神救恩计划之实施;  而系统神学则是采用主题的方式来研究基督教信仰的各项教义,及其彼此间的关系,从各处经文中证实并解释各该主题,犹如「串珠圣经」之从圣经各卷中串连起相同或相关的意义之经文一般。所以,圣经神学和系统神学乃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并解释神在圣经中的启示,彼此作为陪衬。

C、与证道学的关系
    证道学的目的,是要辩护基督教的真道。一方面它阐明基督教信仰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它指出凡不以神为中心之哲学及科学的错误及不合理。证道者以基督教有神论为出发点,批判非基督教或反基督教哲学和科学的观点。要为真道辩护,当然先要确定何为真道。再者,要批判伪道及人文主义的哲学和科学,也必须先要确立真道,以资对照比较。系统神学供给证道者一个稳固的基础并确切的内容,对世人辩护。

D、与实用神学的关系
    系统神学之目的,不是要作为神学家研究的资料,而是为教会阐明圣经的真理,并发扬之。系统神学的成果,必须用来帮助教会中信徒认识并了解各点真理,并且将此真理传布于世,发展及扩张神的国度与教会。
    实用神学即是讨论如何对外传布真理,对内牧养教会,关于教牧人员所应具备的工具,采用的方式,依据的资料等。系统神学关于这些主题之陈述,以及对全部真理所作系统性的解释,为实用神学准备了宝贵的基础。

E.与教会历史的关系
    教会历史是叙述历代教会的兴衰,异端之兴起及扫除,教条的来源及内容等,大多与信仰或神学有关,所以教会历史主要是记述神学思想的进展,描写神学论战的曲折风波,及其对教会发展的影响,故此教会历史与系统神学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四、知识── 认识论
A、知识的根源
    神是全部知识的根源。宇宙和其中一切事物既然都是神所创造的,并且在宇宙被造以前只有神是存在的,那末一切受造之物的意义,当然应当都自神而来的。神不但创造宇宙,他也显明宇宙中一切事物的意义,及它们彼此间的关系,使人能解释宇宙的真谛。所以,基督教认为,我们若是否认神的存在及他的创造,我们也必须否认知识的可能性。因为,宇宙万物若是由机遇而形成的,没有计划,没有系统,没有解释,人就必会似在暗中摸索而不得要领。
    然而,因为我们相信宇宙并不是永远存在的,也非是偶然产生的,而是由神所创造的,并且是由他给它们意义,因此一切的知识,都是由神那里而来的。新旧约圣经开卷有言: 「起初神创造天地」(创一: 1);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约一: 1,3)。

B、知识的灌输
    对于知识灌输的方法或媒介,我们通常称之为启示。 启示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即普通启示和特别启示。 普通启示是在大自然中显露出来的,故此也可以称为自然性的启示。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 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它的量带通偏天下,它的言语传到地极」(诗十九: 1-2, 4)。普通启示的对象是人,并无分歧地显明于世人。 因此,保罗说: 「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 虽是眼不能见, 但藉着所造之物, 就可以晓得」(罗: 一20)。
    特别启示则是神特别赐给某些人的启示。 这种启示在上古之时是藉着梦境、神迹、神言、及先知之口,显示于人,所以也可称为超自然启示。在旧约时代,这种启示主要的对象是神的选民以色列民族(罗三: 1- 2)。 在新约时代,神藉着基督道成肉身,更清楚地显明他的启示(来一: 1- 2  ;  西二: 9),并且扩大这特别启示对象的范围,包括非以色到民的外邦人(弗三: 3-11)。 同时,为要将这些启示留传后世,神使用他的选仆,把它们记载成书,即是基督教会公认的新旧约圣经。
    特别的启示是要显明神救恩之道,所以以罪人为对象,惟一的例外是亚当夏娃未犯罪前,神在乐园中对他们所作的启示(创一 : 29-30; 二: 16-17; 约二十: 31)。

C、知识的吸收
    知识灌输的对象是人。由于人是按着神的形像所造的,他具有吸收知识并了解力,因此他的知识是准确的。然而,因为人是一个受造者,他的了解能力必定是有限度的。他无法测透神的奥秘,而且在对其它知识的了解上,程度及品质也是不同于神对它们的了解。
    自从罪进入世界以来,人的思想变为败坏,弃神的真理而不顾,「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罗一: 22)。因此,罪人若要吸收神所显示的知识,必定先要有一个彻底的改变。这改变包括重生,侮改、信仰、谦卑等元素,以至罪人能藉着信心,  重新接受并解释神的启示(来十一: 3; 箴一: 7)。



──────────────────────────────
第二章  启示
──────────────────────────────

    启示是指显明或揭开,在宗教意义上,是指神对人所显明的知识。其内容可为分为三部分: (一)关于神,包括神的性格,他的旨意,他的作为,并他与人和宇宙的关系。(二)关于人,包括人的来源,他的性情,生存之目的及责任,罪的影响,并他与神和世界的关系。(三)关于宇宙,特别是世界,包括来源、目的、结局,并与神及人的关系。
    换言之,启示是一切知识的根源。除此之外,并无其它知识来源的可能。因此,人所吸收的一切知识,也全部是出于神的启示。这一点当然为非基督徒所否认,因为他们是以人为出发点,认为人的智慧是独立存在的; 用人的头脑来观察及分析世上一切的现象。但是基督徒却以神为假定前题,确认他是创造宇宙及其中万物的主宰,因此承认,人必须依据神的思想而思想,按照神的启示而解释,根据神的旨意而生活(诗卅六: 9)。
    普通启示和特别启示都是神的启示,来源相同,但方式和范围不同,性质和目的也不同。

一、普通启示
A、普通启示的来源
    大致而言,普通启示也可称为自然启示,因为普通启示通常是显明在自然的现象中,其来源有三方面:
    ①大自然中。  神的普通启示显明在祖所创造的大自然中,藉此世人能看见神的存在和他的能力。大自然的每部分和每一角落,都彰显神(诗十九: 1,6)。自然中的一切现象,如四季的循环,日月星辰的转动,雨露的浇润,五谷的生长,在显露神(诗六十五: 6,12; 徒十四: 17)。
    此外,自然科学的一切现象和定律,也显明神的存在,因为这些现象和定律都是他所创造的。神同时也赋与世人智慧和思想能力,使他能观察这些现象,并发掘这些定律(参创二 : 19 ; 四: 22 ; 诗一○四: 1,10)。自然科学的秩序和定律显示,自然界的现象并非是偶然的。科学越是发达,人越能看出自然的奇妙和伟大,因此也越发显明神的奇妙和伟大。
    最后,动物的生命也显明神的存在。人体的结构,以及他的智能才干,清楚显明神创造之工的奇妙。近代医学昌明,对人体的研究有长足的进步; 然而,越是研究,越是发现人体结构的奇妙,越是感叹造物主的智慧和能力。
    论到神在自然中的启示,加尔文说: 他「在宇宙各部分创造中表现了自己,又每天向众人显明,叫他们睁开眼睛没有看不见他的。他的本体真是无法了解的,完全超乎人的思想; 但他却已把他的荣光,像印记般清清楚楚地表现在他的一切工作上,虽下愚也不能托辞无知而自恕,凡目光所及之处,没有不从宇宙间的每一原子中,看到他荣光的。当你看到宇宙这一部美奂的机器,你对它无限的光荣,将不胜惊异之至; 因为宇宙的匀称得体,正如一面镜子,叫我们可以在它里面看到那原是无形无像的神」(「基督教要义」,1 : 5 : 1。  参照金陵译本)。
    ②人的心里。 人被称为万物之灵,因为他在基本上和其他一切动物不同。人是按照神的形像所造,与神有灵交的能力。人在直觉中知道神的存在,因为神在人的心里撒下了「宗教的种子」,或称「对神的感觉」(罗一: 19)
    加尔文说: 「人心甚至由于自然的本能,具有对神的感觉,我们认为这一点是无可争辩的。神使人人都多少知道他的存在,又不时暗中叫人想起他,为的是要使人无可推诿。人既然都知道有神,而且知道神是他们的创造者,他们必按自己的口供,定自己不敬拜他、不献身为他服役之罪,没有一个国家或民族,野蛮到不相信有一位神的地步。即使在某方面与禽兽相去不远的人,总也多少保留着,一些宗教意识; 人心是充分地受到他们天性的感觉的支配,并且深印在他们的胸中。自有世界以来,即没有一家一国是没有宗教的,这就是默认,每人心上总刻有多少对神的意识」(1: 3: 1)。
    「神的形像」使人在理性上知道有神,因此当他四周观看自然的现象时,就能理解这是神所创造的世界(罗一: 20)。罪的进入世界,并没有完全抹杀人内心直觉的感觉,也没有消灭人的理性和理智的运用。他的直觉和理智力的确受到极大的损害,但人之为人,因他仍戴有神的形像,仍是一个理性动物。
    可是,罪却使人变为一个反叛者。如保罗所说: 「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 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 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罗一: 21-22)。他尽力想压制这「对神的感觉」,却无法成功,因为他无法从心的深处挪去神放在他心里的宗教的种子。
    ③护理之中。神的启示也显明在他的护理之工中。历史的演进,显明神的政权,叫人看到世界是朝着一个方向进行,即实现神造世界的目的。
    虽然自从罪进入世界后,人因罪性所行的,似乎常常「拦阻」神的计划,因而历史的现象似乎弯曲不齐,不易看出直线的进行,但我们仍能看出,神的权势终将获胜,罪恶的势力终将失败。因此,信主的人能坦然将一切交托给神,因为「作恶的,必被剪除; ,惟有等候神的,必承受地土」(诗卅七: 9)。
    加尔文引证奥古士丁说: 「假如每一件罪行立刻有公开的处罚,那么,我们不免会揣想,最后审判没有留下甚么刑罚了; 另一方面,假如神不公然惩罚任何罪行,那么,我们或者要说,没有神命了」(1: 5: 10)

B、普通启示的价值
    自从罪进入世界以后,普通启示的功效大为减低,但是普通启示仍有它的价值:
    ①对人的良知而言。 每一个生在世界上的人,多少总在普通启示中得到一些亮光,因为神在创造中所显露的启示,是人无法避免的。 「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一 : 9)。 虽是没有得到神特别启示的人,仍有着良知的感觉,能分辩善恶。论到外邦人,保罗说,他们虽然没有得到神赐给旧约时代犹太人的律法,但是神在他们的心里已经种下了律法的功用; 他们的良心就成为律法的管束,「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罗二: 15)。
    并且因为神在人心里所显明的旨意,他在大自然中所显露的神性和能力,以及在阳光和雨露中所表示的恩典( 罗一 : 19-20; 徒十四: 17),这一切都是要使人知道他们的本分,应当敬拜他。使凡不认神,固执己见的人,无可推诿(罗一: 20)。
    ②对异教的兴起而言。 宗教比较学往往因为世上各种宗教有许多相仿之处而断言各种宗教的价值是同等的。虽然或有承认基督教是比较高超的一种宗教,但是他们却认为这是由于宗教意识进化而得的结果,只是比其他的宗教更为进步而已。
    基督教认为一切异教的开始乃是起因于世人歪曲真宗教的传统(即自始祖亚当口述的传统),对自然启示的错谬看法,以及罪人本性的败坏。因此「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 ; 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 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罗: 21-22)。异教某些地方在表面上和真宗教相仿,乃是中于普通启示的光照之故。
    异教的存在提醒世人宗教的需要,并且不时使他们看出偶像的无用,而回头追求创造宇宙的真神。异教的存在也是使基督教的传扬在外教人心里引起一种初步的反应。例如使徒保罗对雅典人传道的时候,引证他们异教的信仰来指示对真神的信仰(徒十七: 22,31)。
    ③对基督教而言。基督教信徒透过超自然的启示重新能解释神在自然中的启示,认识神创造的伟大,以及创造者和宇宙的关系。信徒能藉着信心而知道世界是藉着神的话造成的(来十一: 3); 并且晓得「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往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诗廿四: 1),而赞美他(诗八)。
    基督教不是一个「出世」的宗教; 反而信徒应当要为神在世界上的普通启示而感恩,因为他不但在属灵的恩赐上拯救我们,他也在物质方面显明他的恩惠。
    最后,基督徒根据超自然的启示而知道神在历史的演进中的工作,从而体会到神护理之工。

C、普通启示的不足
    神原来在世界上显明的普通启示,虽是清楚正确,没有缺陷,但因它的目的和功用有限,因此甚至在人尚未犯罪前,神曾在自然启示之外,另赐他特别启示,使他知道他在这大自然中生存的目的和责任。神将治理世界之权,交付与人(创一: 28); 将蔬菜和果实,赐给人作食物(创一: 29)。他也对人明谕,不得采食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创二: 16-1 7)。
    在现时代中,普通启示中少在三方面上,显出它的不足:
    ①可靠的知识。世人不能单从普通启示中获得可靠无误的知识。人在犯罪后,不但影响了他本身,也影响到自然界中的现象。地因人的罪而受到神的咒诅,长出荆棘和蒺藜(创三: 18); 土壤受到变化(创四: 12)。洪水的审判也人人影响到动物的存殁变更,地基和山河的摇动和转动。人也因罪而面临死亡,身体的组织起了极大的变化,以至原来明显的自然启示,变为模糊不清,导致人对自然中之启示的误解。
    此外,罪也影响到人的辨识能力。由于人心的败坏,他不再以神的心意为己意,把神撇开一旁,甚至否认神,至少否认神与宇宙的创造者和受造者之关系,而独断地以人自己为解释自然中现象的出发点,用错误的观点来察看那受到罪的咒诅的自然现象,结果当然是错谬的了。
    ② 救恩的知识。这一点应是不言自明的。普通启示之范围既只限于自然界中的现象和历史的经验,其目的既只是要显示创造者和受造者间的关系,救恩的知识当然不可能从自然启示中发掘而得的。自然启示只能提示世人,神在某些方面的性格,例如他的能力和日常的恩赐( 伯廿六 :  7 ,14 ; 太五: 45)。然而,甚至在这些方面,若不靠信心的智慧,仍旧不能正确了解它们(罗一: 20,23)。
    ③ 宗教的需要。普通启示不能满足人在宗教方面的需要。人的生命虽是存在地上,和其他动物相同,但是世上有形之物却不能满足人内心的需要。人的生命中只限于有形的肉体,也包含无形的灵魂,而且具有神的性质(彼后一: 4),故感到与神交通的需要。
    世界上的一切宗教都声称获有特别启示,甚至最原始的物神教(崇拜木、石、火、动物等偶像的宗教)也相信并追求神灵的特别启示,可见自然启示不能满足人心深处,宗教意识之需要。

D、普通启示与特别启示之关系
    终究而言,普通启示和特别启示(或自然启示和超自然启示)的来源,都是出自神。神既只有一位,而且万物都出于他(林前八: 4,6),天地间的一切现象和知识,也必然都是出于这位神。改革宗神学家采用这两种名称,是为方便起见,来划分神启示的两种主要方式。

    1. 普通启示在罗马天主教神学中的地位。在天主教神学中,普通启示占着很重要的地位。自从中世纪起,天主教很显明地划分特别启示(超自然启示)和普通启示(自然启示)。以阿奎奈司为首的中世纪时代天主教神学,受了希腊哲学家亚利斯多德思想的影响,创制一种所谓「自然神学」。天主教神学将自然启示和超自然启示,完全划分为两部分,认为人(即罪进入世界后的人)的理智能单从自然及推理上,获得神的存在之证据,而不需要超自然启示的指点和解释。即是说,人可以不靠信心的知识而独立地藉理论而推断出对神的知识。一八七○年梵蒂冈会议结论宣称: 「人能藉着本性之光,以理论而确切地认识神。」
    这种「自然神学」引成著名的「神的存在之五大证明。」即是说,人可以藉着理智的推论,证明在宇宙之间有一位神。
    兹将这五大「证明」简述于下:
  (1)本体论之证明──人(特别是哲学家)的头脑中思想到一位理想的,完善的本体(神); 而完善的特征之一乃是该「本体」实际的存在,否则就有缺陷。因此,神必定是实际存在的。
  (2)宇宙论之证明── 宇宙之存在,乃是一件无可否认之事实; 凡是神志正常的人,都会承认此一事实。但宇宙从无中生有的可能性极小,因万事都有因果力量; 而且科学家也大多承认,宇宙在久远的以往,有一个开始,而不

댓글목록



등록된 댓글이 없습니다.